本周二(10月10日)东方证券公告,公司注意到市场对于下属全资子公司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承销保荐的浙江国祥IPO项目的关注,现对相关事项作出如下说明:本次发行承销费率综合考虑项目周期、工作量、市场类似规模的承销费率,经保荐机构与发行人协商确定,本次发行承销费率为7.74%。此外,本次发行已经暂缓,保荐机构尚未收取承销费。

  这意思就是说:浙江国祥IPO的事可能“黄”了,但只是暂时的。

  为啥会“黄”掉呢,是因为有自媒体认为浙江国祥存在同一资产二次上市、发行定价较高等情况,随后,A股拟上市公司浙江国祥公告,因有关媒体报道,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发行人及主承销商决定暂停后续发行工作,待有关事项得到核实与澄清后再继续发行工作。原《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中披露的预计发行时间表将进行调整,原定于2023年10月9日(T日)进行的申购暂缓。

  那又为啥是暂时“黄”掉呢?交易所在及时作出的回应中说,目前,浙江国祥已暂停IPO发行程序。本着对市场负责、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将针对自媒体反映情况,对浙江国祥开展一次专项核查。

  果然,专项核查很快出来了,交易所称:关于二次上市。上交所在前期审核中已关注到浙江国祥相关资产来自原上市公司*ST国祥的情况,并依法依规进行了严格问询把关。经审核,该部分资产的交易发生于2011年、2012年,收购时相关账面资产总额、2022年末相关固定资产净值占浙江国祥现有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15%和0.06%,浙江国祥已由原来的以商用中央空调为主,转为以工业中央空调为主,其业务与产品、技术与研发、人员与销售模式、实控人与管理层等已发生实质改变。同时,浙江国祥销售客户、供应商与*ST国祥基本无重叠。至于上市标准。根据浙江国祥招股说明书,公司最近3年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下同)累计为38, 704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18,591万元,最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为60,083万元,营业收入累计为422,535万元。浙江国祥符合主板第一套上市标准。而关于发行定价,交易所认为,共有8732个配售对象参与了本次询价报价,报价区间为7.80—103.50元/股。按照询价报价规则,在剔除无效报价及前1%的最高报价后,8547个有效配售对象报价区间为7.80—81.94元/股,对应拟申购总量为510.74亿股,网下整体申购倍数为回拨前网下初始发行规模的2700倍,报价申购较为踊跃。投资者报价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孰低值为73.6元/股。浙江国祥与主承销商基于网下投资者的报价情况,最终确定发行价格为68.07元/股,对应2022年度经营业绩,发行市盈率为51.29倍。根据浙江国祥和主承销商披露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它们的市盈率分别为盾安环境25.19倍、申菱环境54.12倍、佳力图180.30倍、英维克58.14倍。

  通过交易所“切实履行职责”的核查,浙江国祥IPO似乎没毛病,看来是大家误解了。

  不过笔者认为:浙江国祥前身是上市公司国祥股份,后因经营不善连续亏损,卖壳给了华夏幸福,曾经的国祥董秘陈根伟是花了8000万重新购买了公司前身国祥有限100%股权。换句话说,如今的浙江国祥相关资产确实来自原上市公司*ST国祥。浙江国祥与老国祥股份经营着同样的中央空调业务,只不过一个是商用一个是工业用罢了。被市场诟病的还有,浙江国祥原本打算募集资金7.37亿,却硬生生被拱成21.56亿,是原拟募集资金的3倍左右,超募达14.19亿,保荐等中介机构有没有“习以为常”的又一次上演哄抬发行价的戏码?对非理性高报价背后可能有的利益交换或寻租行为交易所是不是也应该重视起来呢?

  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果浙江国祥IPO成功,除了超募获得大把现金外,一转眼,三年过后很快就到了解禁期,巨额减持又会来临。别看她现在净资产收益率有多好、产品市场占有率有多高,在没有创造相应利润、没有分红的情况下就减持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到时候浙江国祥会是例外吗?会不会减持后,再给市场留个烂摊子?本来,企业上市是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但现在很多准上市企业并不这么想。上市前,说得花好稻好,把企业前景描绘得极其诱人,一旦上市,马上原形毕露。热衷于IPO,却把上市当成二级市场收割韭菜的机会,还美其名曰是享受市场的退出机制。如果上市只是为了钻大A在减持等制度上的漏洞而使得自己财富得到暴增,那还是别上市吧,就自己玩玩也挺好的,别人不蹭你的利,你也不要来二级市场伤害别人。不是不让你退出,是不能让制度带来市场的不公平,否则就太让中小投资者心寒了。